English

气象卫星与台风警报

1998-05-12 来源:光明日报 郑新江 我有话说

台风是一种世界性强灾害性天气系统。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表明,在1947—1980年中,全世界有近50万人死于台风。1970年11月11—13日一个强热带风暴在孟加拉湾登陆,引起罕见的大海潮,造成30万人丧生。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登陆台风(热带气旋)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地区,而我国又是世界上几个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平均8个)。资料统计,平均每年的经济损失近50亿元人民币,死亡约420人。但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伏旱常常依靠台风降雨来缓和。因此,对于台风活动的及时监测和准确预报,具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知道,台风经常发生在广阔的热带洋面上,而这些海区气象观测极其稀少。因此在没有气象卫星以前,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监测主要依靠美国关岛空军基地的飞机搜索。飞机探测次数少,搜索的洋面范围又十分有限,常常造成漏测,使人类的海上活动和近海地区的居民容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使用气象卫星之后,全球地区的台风无一遗漏地被监测到。利用气象卫星提供的信息,对监测和预报台风的生成、发展、强度、演变、移向移速和登陆后可能造成的狂风暴雨,及早发布警报和加强防御,发挥重要作用。

每小时一次的气象卫星资料在台风形成前期的扰动胚胎就开始严密监视,并且对台风形成中需要的环境场条件以及垂直方向的风切变,都可以从卫星探测中获取。气象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总结出台风形成发展的云型演变模型图和有关因子,可以成功地预报台风的形成与发展。

台风的移动和登陆地点的预报是台风分析预报业务中另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通过反演卫星探测信息得到的台风环境场的有关参数和卫星云图上其他天气系统的云系特征,为台风移动预报提供了环境场的引导特征。台风自身强度和结构特征也影响着台风移动,例如近年来发现的台风云系的非对称结构,对台风异常运动很有指导意义,这是目前其他方法尚无法做到的。

台风登陆前后的狂风暴雨及大潮,是台风致灾的重要原因。利用卫星资料可以对台风登陆时降水量和落区进行估计,以及对大风风区分布进行估计。并可运用卫星观测分析台风云系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监测和预报暴雨及其他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时间、地区与强度等,可以大大减轻损失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97年11号台风的监测、预报与服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当9711号台风于8月10日早晨在西北太平洋关岛以东洋面上一生成,其巨大的云系,就立刻引起我国气象人员的重视。通过分析逐时云图发现,9711号台风一开始就显示出其强劲的势态。从卫星云图上估计出此时台风中心风速达每秒60米,10级的狂风范围半径约200公里。这在近年来是不多见的。中央气象台提前48小时发布了台风警报,提前24—35小时发布台风紧急警报。浙江省气象台提前3天发布台风消息,提前35小时发布台风紧急警报,使143万人脱离险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